close

  其實我個人覺得石嘉興的解釋大體靠譜。從生活經驗的角度看,標價萬元的羽絨服實在算不上奢侈品。一來,現在商品的價格一般都虛高,實際購買的價格往往只是標價的幾折,從國外購買可能確實更便宜。二來,羽絨服屬於耐用消費品,通常都會穿個幾年,人們也傾向於購買價格較高質量較好的,幾千元一件一般家庭也都消費得起。
  但儘管如此,我也不認為網友的質疑有什麼錯。從周久耕到楊達才,從“手錶哥”到“皮帶哥”,官員因穿衣戴帽甚至言行舉止的反常與失當,而被網友“人肉”最終落馬的案例並不在少數,並且成功率頗高,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有效的反腐路徑。在這種現實之下,網友格外關註官員在公共場合的穿著,分析一件衣服的價格,進而對官員的清廉性提出質疑,其實是很正常的輿論監督。
  如果說我們不必對官員穿一件價值萬元的羽絨服而大驚小怪,那麼我們同樣可以說,官員不必對網友的質疑感到委屈。原因很簡單,誰讓你是官員呢?官員的隱私權範圍小於普通民眾,這大概算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識了。對普通民眾而言,穿多少錢的衣服屬於隱私,外人管不著,但對官員來說,這就算是隱私,理應受到民意的監督。當然這裡有一個特殊的原因,就是我們現在還沒有正式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度,官員的日常消費與其掌握的權力往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,這就更有監督的必要了。
  一句話,官員群體要逐漸習慣生活在放大鏡下,心平氣和地接受民眾的評頭論足。這既是身為官員必須付出的身份代價,也是權力監督的必然要求。換句話說,民眾指出質疑,官員接受監督,本就是為官常態,甚至應該成為官員的一種生活方式。官員為何動輒得咎?官民之間為何有對立情緒?一件很多人都買得起的萬元羽絨服為何會引發一起公共事件?不是因為其他,就是因為距離太遠,監督太少,兩個群體之間缺乏必要的信任與理解。多一些這樣的質疑與解釋,多一些這樣的互動與溝通,才能打破官員的神秘感,拉近與民眾的心理距離,相互才能以更正常的心態看待對方。 (雲南 吳龍貴)  (原標題:官員要習慣生活在放大鏡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y49lyin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